English

毕业生就业市场需规范

1999-07-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肖意 我有话说

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毕业生就业给家庭、学校、社会所带来的压力。专家认为,我们目前施行的这种以国家就业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毕业生就业资源信息的统计发布、供需信息的收集交流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很有帮助,但制度尚不够健全,并且有些信息滞后、不真实,希望学校、社会能对此加以规范、引导,以更利于学生就业。

据了解,由于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多数大学生在临近毕业前一年,就已急急忙忙地开始了四处求职。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一陆姓研究生说:“我们不太相信校方的统计数字,毕业生的实际供求比不会像学校说的那么大。学校最后一学年基本上已没有了上课任务,时间归自己支配,看到别人都在急急忙忙地找工作,你能沉得住气吗?”多数学校在这个时侯都很难找到毕业生的身影。武汉一高校姓欧阳的研究生感慨说:“学习成绩好坏、论文成绩好坏跟找工作几乎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多数人在最后一学年时已基本确定了毕业去向单位,而学习成绩、论文成绩只有到来年才能知道结果。”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马俊杰研究员说:“毕业生每年耗时半年乃至一年的四处求职既影响了学业,增加了成本,又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给学生、家长、社会以压力。”

那么,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招聘会效果如何呢?从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少毕业生对目前学校或企业招开的招聘会啧有怨言。他们抱怨这种“招聘会太少,并且太拥挤,应试者与招生单位主管几乎没有面谈的机会,很多同学只好往每家单位面前塞一份简历了事,结果每家单位面前都堆一堆简历,这样的求职结果可想而知。”而对于网上求职,多数同学表示不敢苟同。清华大学的马宁同学介绍说,“网上求职的效果不好,有局限性。网上信息不真实,且信息滞后。上网无法全面、充分表达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并且,用人单位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网上一个一个搜索。现有北京、西安、广州三个网站,我在网上发了三个邮件,至今仍无回音。”

人才高消费现象也颇值得关注,某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据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处处长易明兴介绍,北京市某郊县医院在一次招聘会上,明示只要研究生学历的,结果是,想去的去不了,想要的又没要到。他颇为不平地说:“一方面是有相当数量的人在下岗,一方面是处处以高学历卡人,动辄本科以上。实际上,绝大部分岗位有一个本科学历就可胜任,而我们有的岗位更为需要的是职业类大专生源。”据了解,加拿大的专业辞书曾把社会工作岗位分为8000种,注明每一种所需要的学历,其中需要大学学历的不到1/3。他说:“依我看来,我们现在有些用人单位就不怎么实事求是,似乎认为招聘高学历毕业生就能抬高自己的身份似的,结果是,造成供需双方都为难的局面。一面是难以招人,一面是应聘去的毕业生有时因为学非所用而不安心本职工作,频频跳槽,造成人才浪费。这也是造成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怪圈。”

就业市场上的人才交流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从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违诺现象。北京轻工业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吕东燕介绍说,有些用人单位对学生不负责任,随便许诺、不守诺言或是对落选的学生不能及时甚至根本不给答复,使一些学生在盲目等待中失去了一些良好的机会。学精细化工专业的蒋德元说:“有些用人单位虽说要人,但没有一个真正的公平竞争机制,信息不公开(只对内部)、信息不真实,或者是对接受的信息不反馈,造成需求信息虚假。”学化工环保的陈露说:“我们希望学校能在就业前就让我们了解、熟悉有关就业政策,以免上当吃亏。”意向单位给她寄来的协议书上少了一个关键的主管单位人事公章,而当初双方谈好是要解决她的户口的。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为此事来找学生处询问。她说,她们学校去年就有一位学计算机的同学因此上当受骗,最后几乎是逃了出来。

毕业生就业最终纳入市场经济轨道,走向劳动力市场是必然趋势。多数学生认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扩大了学生择业的自主性,目前亟需的是要使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规范化、法制化和有序化,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才资源和实现高等教育价值上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